首頁 >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

意志堅如鋼 無畏直向前——中共東海特委書記于克恭

2020-10-19 編輯: 仲鶴

從東海之濱到昆崳山下,流傳著“膠東人民的好兒子”于克恭的英雄事跡。他曾在很短時間內發(fā)動幾十萬民眾投入抗戰(zhàn),創(chuàng)建八路軍抗日隊伍。1940 年 4月 20 日,在林村反“掃蕩”戰(zhàn)斗中壯烈犧牲。他短暫而光輝的一生為膠東民運工作、共產黨組織建設和軍隊發(fā)展作出了重大貢獻。

于克恭

喚醒民眾 組織抗日

于克恭,又名王志恒、李寶山,1907年出生于山東省牟平縣南地口村(今屬乳山市)。少年時勤奮好學,立志救國。在云陽小學讀書期間,受學校進步思想的影響,他如饑似渴地閱讀進步讀物。面對山河破碎的形勢,于克恭滿懷激憤,憂國憂民。為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,他在家鄉(xiāng)地口村創(chuàng)辦新式學校、農民夜校和婦女識字班,宣傳革命思想。

1933年秋,于克恭加入中國共產黨。他對革命事業(yè)忠心耿耿,為了籌措資金建立秘密聯絡站,說服父親賣了部分房屋和土地,籌措錢款辦酒坊,以釀酒為掩護從事黨的活動。他動員8位親屬參加革命,妻子王春光也成為他的得力助手,為來聯絡工作的同志洗衣做飯、看門放哨、籌錢備糧。

 于克恭的妻子王春光

于克恭走村串戶,組織農民協會,發(fā)展黨員,不遺余力地秘密進行建黨工作。為組織好群眾力量,他在數不清的夜里,編寫話劇、小調、詩歌、傳單。為呼喚群眾團結精神,他曾一夜行程八九十里,沿途張貼標語,宣傳黨的方針、政策。不到兩年的時間,發(fā)展黨員40多人。

1934年,于克恭曾去天津北方局請示工作,返回時攜帶此皮箱。

1934年,于克恭擔任牟平縣委書記,此時白色恐怖籠罩膠東半島。在嚴峻形勢下,于克恭通過“打短工”和“換工”等形式,在田間、山坡秘密召開會議,進行聯絡,機智地躲過敵人的多次搜捕。因中共山東省委遭到破壞,于克恭受膠東特委委派去天津向北方局匯報請示工作,他把機密文件裱糊在點心盒里,成功躲避了搜查,將黨的指示安全帶回膠東。膠東特委遵照指示精神,迅速發(fā)展壯大了各縣村的組織和武裝力量,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。

1934年10月16日,于克恭在澤上小學召開縣委會議時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。敵人對他施用所謂“星星之火”新酷刑:將燒紅的炭屑裝入細孔鐵篩中,之后拼命搖動鐵篩,致使炭火紛紛落下,燎烤于克恭的脊梁。于克恭慷慨激昂地痛斥反動派:你們的“星星之火”可以燎人,共產黨的“星星之火”可以燎原……

敵人無計可施,將于克恭解往濟南,他始終保守黨的秘密。山東省高級法院抓不到把柄,最后以“危害民國”的罪名將其判刑兩年半,轉押到湖北省反省院。在反省院,他組織了3次絕食斗爭,迫使敵人讓步。

 于克恭曾經使用的砂器

在獄中,他常對難友說:“我們不但要為今天而活著,更重要的是為明天而奮斗!”抗日戰(zhàn)爭全面爆發(fā)后,國民黨迫于社會壓力,逐步釋放全國的政治犯,于克恭終獲自由。出獄后,為尋找黨組織,他跋山涉水,歷盡艱辛,從武漢趕赴山西八路軍總部做民運工作。1937年11月,受八路軍總部派遣,從延安重返膠東工作。

重返膠東 堅守東海

回到膠東后,于克恭與宋竹庭等為恢復牟海地區(qū)黨的組織和組建中共牟海臨時工委做了大量工作。1937年12月,于克恭參加天福山起義,深入各縣廣泛動員民眾參軍參戰(zhàn)、籌糧籌款,并把家中的積蓄捐獻出來,創(chuàng)建軍工廠和后方醫(yī)院,為起義隊伍提供后勤支持。

1938年春,于克恭調膠東特委工作,任特委委員、民運部長等職。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,就在蓬萊、黃縣、掖縣、招遠、萊陽等縣,建起農、青、婦、少先、自衛(wèi)團等各種群眾組織,膠東西部的群眾抗日活動蓬勃發(fā)展。

 中共膠東特委成員合影。前排左起:于克恭、高錦純、林一山、王文,后排左起:柳運光、曹漫之、宋澄、呂志恒、李紫輝。

于克恭才能出眾、膽略過人。1938 年秋,他奉命到文登鞏固抗日根據地,率東上工作隊從黃縣出發(fā),曉宿夜行,穿山越嶺,歷盡艱辛。當行至福山城南時,被國民黨福山縣縣長陳昱的部隊扣押。陳部將他們押至棲霞,交給了頑軍蔡晉康部,因害怕承擔破壞聯合抗戰(zhàn)的責任,蔡晉康部又將于克恭等全部放回。于克恭調整策略,把東上工作隊化整為零,分成若干小組,各組的行動時間和路線互相錯開。他們闖過了一道道封鎖線,經過5個夜晚的長途跋涉,終于到達了文登縣林村,與其他小組勝利會合。

1939年1月,東海特委成立,于克恭擔任東海特委書記兼東海軍分區(qū)司令員。他廢寢忘食,致力于黨的組織建設和民運、軍事工作,在較短的時間內,使東海黨的組織和抗日群眾組織得到較快發(fā)展。為主力部隊輸送1000多名戰(zhàn)士,東海軍分區(qū)也建立起一支150多人的獨立營。

正氣浩然 血灑林村

于克恭是一位既有革命膽魄,又善于根據形勢發(fā)展的需要,細心考慮和安排自己所轄地區(qū)工作的領導者和指揮員。1940年2月初,日軍對膠東進行“梳篦式大掃蕩”,妄圖將抗日力量斬盡殺絕。東海區(qū)的國民黨武裝極度恐懼,棄槍逃竄。于克恭當機立斷,發(fā)動群眾撿槍拉隊伍,很快組織起一支擁有千余人,七八百支槍的抗日武裝隊伍(史稱東海地區(qū)“第二次抗日武裝起義”)。3月15日,在文登縣李仙莊成立東海指揮部,于克恭任司令員兼政委。

1940年3月8日,中共東海特委在李仙莊領導發(fā)動起義,創(chuàng)建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九軍。

東海地區(qū)革命力量的發(fā)展引起國民黨頑固派的恐慌,他們伺機打擊報復。1940年4月中旬,鄭維屏、王興仁部進犯文登林村,殺害八路軍干部戰(zhàn)士30多人。于克恭親率隊伍討伐,在母豬河西岸與敵激戰(zhàn),腹部中彈,壯烈犧牲,年僅33歲。

中共膠東區(qū)委書記王文在《悼于克恭同志》中寫道:“于(克恭)同志不但是我們膠東共產黨的一個堅強領導者,英明優(yōu)秀的干部,模范的共產黨員;而且是膠東廣大民眾信仰與愛戴的一個群眾領袖,模范的抗日救國的戰(zhàn)士,中華民族優(yōu)秀的兒子。因此他的犧牲,無疑使我們膠東共產黨與廣大人民失去一個堅強的領導者,使我們抗日革命戰(zhàn)場上失去一個模范的戰(zhàn)士?!?/p>

 中共膠東區(qū)委書記王文作《悼于克恭同志》

妻子王春光牢記他常說的話:革命的路是很長的,我們要一步一步向前走,不論遇到什么艱難險阻也不能低頭。按照于克恭生前的心愿,王春光把一對未成年的兒女送到部隊接受鍛煉。新中國成立后,她一直在南地口村擔任大隊干部。1992年3月,被授予山東省三八紅旗手、山東紅嫂等榮譽稱號。同年6月,因心臟病復發(fā),走完了86年的光輝人生路,追尋丈夫英靈而去。(來源:中共威海市委黨史研究院)